实践教学
教学改革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> 实践教学 >> 教学改革 >> 正文
实践教学技术、方法、手段
发布时间:2007-06-01 22:12:00   作者:xlzx   来源:教学科    点击:[]

1.重视实验技术研究

中心制定了相关奖励政策,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,形成了重视实验技术研究的良好风气。近五年来,《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》、《数控板料成形实验技术项目研究与开发》、《数控技术实验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》等37项教育部、省级、校级教研成果全部应用于实践教学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
中心根据不同学科、不同年级工程训练的需求及特点,在实践课程、实践项目的选择和实践方案的设计上,确立了“注重启迪,注重创新,注重效果,淡化结果”的指导思想。例如在控制学院自动化专业二年级学生的生产实习中,设置了电气技术基本训练、数控加工、普通机床电气控制、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等5个实验项目,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,同时还培养和启迪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,得到了学生和专业教师的普遍欢迎。

2.改进实验教学方法

中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、学生听,教师教、学生练的单一被动式教学模式,建立了“以学生为主体,以教师为主导”的启发式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。教师精讲、学生多练,教师少教、学生多想,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调动学生参与工程训练的兴趣,形成了“自主式、研究式、合作式”的学习方式。例如在先进制造技术综合训练中,学生在进行完基本的操作训练之后,先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训练项目进行强化训练,然后个人或分成小组,研究设计训练作品,讨论工艺,编制程序,加工零件,最后组成训练作品;在创新训练中,鼓励学生跨学科组合创新团队,相互合作,取长补短,共同研究开发创新作品。这些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、刻苦钻研、团队合作等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。

3.利用先进教学手段

中心在教学过程中,充分利用计算机、多媒体、CAI课件、局域网等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,使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,都能参与到工程训练的学习过程中。在训练课时安排有限的情况下,能够大大提高训练的效果。中心现拥有多媒体教室6个,多媒体教学设备10套;计算机房4个,计算机总数达到216台,每个训练项目及先进制造设备都配备了计算机。另外,配备触摸屏一体机2套,购买教学软件5套,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17个。

在现场教学时,充分利用现有的训练设备和中心自制的教学辅助设备、仪器和教具,边示范操作、边讲解,使学生能更直观、生动、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。

实行了研究生助教模式,聘用了8名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在校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,充分利用学生间容易沟通的特点,发挥研究生的传、帮、带作用,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。

根据工程训练的需要,利用社会资源作为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,带领同学们到现代化的企业参观学习,一方面弥补了中心教学资源的不足,另一方面开拓了学生视野,使工程训练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。

4.建立多元化考核方法

近年来,中心对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,突出“重过程体验、重平时表现、重能力培养、重思维创新”的指导思想,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和训练要求,建立了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,见表2-5。通过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,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激发了学生参与工程训练的兴趣,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。

表2-5 多元化实验考核方式一览表

序号

考核方式

考核项目及比重

适用课程或项目

1

以实习报告为主

实习报告(70%)

平时表现(20%)

现场提问(10%)

(1)考察学生对训练课程的了解程度

(2)培养工程意识、激发兴趣

认知训练,注塑、齿轮加工等观摩为主的训练项目

2

理论考核

+

实践操作

理论考试(20%)

实践操作(80%):

动手能力、操作练习、工件加工、创新意识、实习报告等

(1)考察学生对基本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

(2)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

(3)培养创新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

车削技术、数控加工、材料成型等以操作为主的训练项目

3

以训练作品为主

训练作品(80%)

平时表现(10%)

实习报告(10%)

(1)考察学生对训练设备掌握程度

(2)考察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

(3)考察学生的设计能力、创新意识

电子技术训练、机械类选修课、暑期学校等

4

创新作品

+

论文答辩

创新作品演示、论文及心得(80%)

理论考试(20%)

(1) 考核学生的创新意识

(2) 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

(3) 考核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

创新训练类课程

5

组合式

考核

以上考核项目的组合,比重由任课教师根据训练形式、内容确定

(1) 强调实践动手能力

(2) 注重实践过程

(3) 培养创新意识

机械加工综合训练、创新综合训练等

上一条:2008年度工程训练中心教研立项   下一条:实验室建设思路及实践教学改革重点

关闭

Copyright© 山东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版权所有 2017-2020.  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济南市二环东路12550号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工程训练中心  邮编:250002
电话:0531-86358138   传真:0531-86358138   [网站管理]